虽然题目倾向于让答题者从家长的角度思考,但是我想以一个学生的角度说几点。
在我14-17岁的时候,有参加过几次类似的“游学”,当然也有查过世面上的很多项目。
事实是这样的,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孩子学点什么的话,完全没有必要杏彩体育。因为线. 就这么两三周,能干嘛呢?去名校?参观了一下就能进了?就有强大的动力了?
这里高中生们在决定去哪所大学之前,都会去校园看看,感受感受,然后再做决定。
我的一个大学同学,前几天我们在群里聊天,她聊了一下他儿子田田游学之后的改变,让我很受触动。
她说田田作为一个独生子,十二岁了,很多事明明可以自己解决的,生活中却偏偏要依赖父母。
会和父母分享很多关于学校里的事情,包括学校里谁喜欢谁这样类似的敏感话题。
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会和父母沟通,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,并且要求得到尊重。
田田说,自己明明好心却被别人泼了冷水,所以不开心,还有就是,我突然发现原来的自己那么差劲。
后来我想也是,平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,你这样做不对哦,你要怎么怎么做才是好孩子啊。
这样的做法,一次两次还管用,时间长了,孩子也会质疑,好像那些好孩子只是活在爸爸妈妈的想象中。
从题主的条件来看,我还是建议等孩子长到12岁以后再考虑参加国际夏令营,12岁的孩子正处于小学升初中这个阶段,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及较强的安全意识,夏令营活动方也会有一定的保护措施,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出国在外的安全问题有了基本保障。
说白了,国外的环境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影响,孩子主观意识强,吸收不进去,不喜欢学英语的孩子照样不喜欢学英语,这个年龄阶段的的孩子,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己的联系。
上面提到的田田在十几岁的时候碰上类似的事,就能主动反思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性,这是身体本能,太小的田田还不能完全具备这种能力,所以不建议小学生去参加夏令营。
既然有把孩子送出国的打算,在准备出国之前让孩子去国外学习一下十分有必要。
自我工作以来,我接触了很多出国参加夏令营的孩子,在他们结束了自己的学期周期,回国之后我们都会找机会聚在一起聊一聊,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学员。
当时了解到她是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,以当时的成绩可以报到国内的一本院校,她十分纠结,到底是要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发展,我建议她报了一个为期8周的一个伦敦夏令营,深刻的感受下国外的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。
回国之后,她跟我们分享,她说在没参加夏令营前她把所有能预知的困难都想了一遍,但是真的到了伦敦她才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预判没有错,平时她在学校里英语平均分110左右。
但到了那才发现,自己学的英语根本不够用来和人交流,她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,她说当她站在Buckingham Palace前她就决定了,她准备先选择一所国内的大学,利用四年时间好好练习口语。
同上,如果你想通过参加这个夏令营,对提高孩子的英语有一定提高的线.这样的夏令营以学为目标,只会适当性的安排游览活动,这样的学校会系统排课、上课。
经过为期几周的训练,孩子长期处在一个非母语的环境中,一旦适应下来,对提高英语成绩很有帮助。
在这里第四点和第五点我结合在一起说。说到价格有的家长会说,几万块钱还不如自己带着孩子去参观游历一下,重点是,您自己对国外的文化了解多少?团队创作的项目你确定能一个人带着孩子完成?在家长的庇护下孩子能交到新的朋友吗?
现在市面上太多游学机构,鱼龙混杂,但是价格都不便宜,根据参加的时间长短以及课程设置内容为具体评判标准。家长们在选择是虽然要考虑价格问题,但更应该考虑夏令营的质量。比较常见的种类是参观学习类的。
游学机构要盈利,如果价格太低,那商家往往压缩得是教育成本。毕竟吃住行都是摆在明面上的。
New college group是成立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语言培训学校,主打浸入式教学,各校区中国学生较少,语言环境好。
但对他来说,又的确非常犹豫。参加项目,虽然不会对家庭经济产生太大的压力,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此外也担心小孩到了国外,除了走马观花的旅游,学不到什么东西。
首先,一定要了解,到底什么样的经历才真正对未来有价值。简历中真正的加分项,其实包括以下
学生在假期,去公司、餐厅做过一两个杏彩体育月的兼职。即使这个工作,仅仅是非常不起眼的街边杂货铺打杂、或者小面馆里端盘子。这些可以证明他们已经开始试着走出家庭、校园这样的温室、提前开始接触社会这个真正的大学、让自己变得成熟。
完成了大量的中文、外文阅读。现在很多优秀的学生初中就把霍金《时间简史》这类理科入门级的书看完了;还遇到过一些初中生,没事儿就讨论曼昆《经济学》;曾还遇到过一位同学,从高二开始,便坚持每天阅读原版的《》最后进了巴黎政治学院。我们甚至开玩笑,说每次遇到这类优秀的同学,都有一种自己快被淘汰了的感觉。
自己做过一些科研、或者发明创造。曾遇到过一个小孩,假期自己做了一个关于假期公园门口人流量变化的统计调查,自己搞了一篇小论文。内容的确稍显稚嫩,但真的挺吸引国外学校的。
这四种经历,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啊!不但不花钱,它们还是教育中,对于中产和社会底层唯一能够有机会弯道超车的机会啊!这也是教育真正的魅力所在!有的时候花再多的钱,可能也只会培养出一个fils à papa, 有的时候一分钱不花;却也能培养出精英来。
把他们当成是对小孩一学期学习的奖励,而不是把它们作为提高小孩能力的途径。
这些孩子的家长们,也不是傻子。明知道其实价值不大,为啥还要热情参与?究其原因,可能是不参与的压力。就是说,其实去了也没啥,就是吃吃喝喝玩玩。但是不去的话,自家孩子就被排除在那个朋友圈之外了,以后跟同学们相见,就插不上话了。因此孩子肯定死缠着家长,一定要去。家长都忙得很,巴不得孩子走开几天让自己清净清净,等于是请了一个高级保姆,还能美其名曰扩展视野。而商家夏令营,正是看到了这种需求,趁机赚一把。